关于典型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实验室检查正确的是的题目有哪些,“典型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实验室检查正确的是”的答案是什么。
1、典型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实验室检查正确的是
- A:低血糖
- B:血脂肪酸降低
- C:血浆和尿中E和NE显著降低
- D:高血糖素激发实验阳性
- E:抑制试验用药后血浆NE降低50%以上
答 案:
2、典型嗜铬细胞瘤在()。
- A: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
- B: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
- C: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中等信号
- D: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
- E: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
答 案:
3、嗜铬细胞瘤发作的典型表现不包括()。
- A:多尿
- B:头痛
- C:血压升高
- D:出汗
- E:心悸
答 案:
4、以下哪些属于典型嗜铬细胞瘤的症状
- A:面色苍白
- B:头痛
- C:心慌
- D:出汗
- E:面色潮红
答 案:
5、诊断嗜铬细胞瘤的必要检查是
- A:尿儿茶酚胺测定
- B:24小时尿VMA测定
- C:必要时行胰高糖素刺激试验
- D:肾上腺CT检查
- E:垂体CT检查
答 案:ABCD
6、对疑诊嗜铬细胞瘤的患者,首先应进行的检查是( )。
- A:24小时尿VMA含量测定
- B:酚妥拉明试验
- C:胰高血糖素激发试验
- D:肾CT
答 案:
7、关于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准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α受体阻断药的应用时间一般应 2 周
- B:α受体阻断药用到手术前1天
- C:应常规使用β受体阻断药
- D:在用β受体阻断药之前,应先用α受体阻断药
答 案:
8、诊断嗜铬细胞瘤有意义的检查是
- A:尿中24小时VMA测定
- B:血钾测定
- C:尿17-羟类固醇测定
- D:肾脏CT扫描
- E:基础代谢测定
答 案:
9、关于嗜铬细胞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大多数为恶性
- B:大多为良性,可手术根治
- C:良性,可选用药物根治
- D:恶性,选用131I-MIBG治疗可获根治
- E:药物治疗首选受体阻滞剂
答 案:
10、有关嗜铬细胞瘤,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 A: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
- B:10%为恶性肿瘤
- C:异位于肾上腺外者约占10%
- D: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主要位于腹部
答 案:
11、嗜铬细胞瘤()。
- A:上腹部可听到血管杂音
- B:高血压发生于尿蛋白之后
- C:尿中白细胞
- D:满月脸,多毛
- E:发作时血压骤升伴剧烈头痛
答 案:
12、嗜铬细胞瘤患者确诊后,下列哪项治疗不正确
- A:苄胺唑啉
- B:硝苯地平
- C:先用苄胺唑啉,后用普萘洛尔
- D:先用普萘洛尔,后用苄胺唑啉
- E:同时合用苄胺唑啉与普萘洛尔
答 案:
13、关于嗜铬细胞瘤下列哪项正确
- A:绝大多数为恶性
- B:大多为良性可手术根治
- C:良性可选用药物根治
- D:恶性选用I-MIBG治疗可获根治
- E:药物治疗首选β受体阻滞剂
答 案:B
14、关于嗜铬细胞瘤,叙述正确的有()
- A:通常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
- B:常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
- C:最常见部位在肾上腺皮质
- D:较多发生于右侧
- E:需手术切除,肿瘤切除后即可获得痊愈
答 案:
15、嗜铬细胞瘤患者导致面色苍白的激素是( )。
- A:生长抑素
- B:血管活性肠肽
- C:P物质
- D:神经肽Y
答 案:
16、嗜铬细胞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仅限于肾上腺部位的肿瘤
- B:临床表现有高血压、高血糖及“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等
- C:手术切除肿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 D:定性诊断可采用24小时尿儿茶酚胺等
答 案:A
17、对诊断嗜铬细胞瘤有意义的检查是
- A:尿17-羟类固醇测定
- B:尿中24小时VMA测定
- C:肾脏CT扫描
- D:血钾测定
- E:基础代谢测定
答 案:
18、关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的正确描述是()
- A:属于APUD瘤
- B:肿瘤有完整的包膜
- C:瘤细胞可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 D:临床表现高血压
- E:瘤细胞分泌过量的皮质醇
答 案:
19、关于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管理正确的是()。
- A:高血压危象使用酚妥拉明或硝普钠
- B:低血压时必须及时补充晶体液或胶体液
- C:心律失常时,在降压的同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
- D:对术后原因不明的持续低血压,应补充足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
- E:由于术后镇痛理想,硬膜外麻醉适合于所有嗜铬细胞瘤手术病人
答 案:
20、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
答 案: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一种肿瘤,但少数可发生于肾上腺以外。多为良性。肿瘤大小不一,常有包膜,灰红色,多伴继发性改变;瘤细胞为大多角形细胞,排列成索状或巢状,多形性明显,可见巨细胞,瘤细胞浆内含嗜铬颗粒。临床常有儿茶酚胺过高症状。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