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 → 2023年09月29日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2023年09月29日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2023/09/29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3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9月29日专为备考2023年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播音是门说话的艺术?( )

答 案:对

2、体育解说是对体育比赛现场实况进行报道的一种播音创作活动?( )

答 案:对

3、普通话声母按发音部位可以分为7类: (1)双唇音:b p m (2)唇齿音:f (3)舌尖中音:d t n l (4)舌根g k h (5)舌面音:j q x (6)舌尖后音:zh sh r ?( )

答 案:错

解 析:普通话的声母按照发音部位可以分为7类:
1,双唇音有3个(b、p、m);
2,齿唇音有1个(f);
3,舌尖前音有3个(z、 c、s);
4,舌尖中音有4个(d、t、n、l);
5,舌尖后音有4个(zh、ch、sh、r);
6,舌面前音有3个(j、q、x);
7,舌面后音有3个(g、k、h)。

单选题

1、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

  • A:坚持党性原则
  • B: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 C: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 D:坚持政治家办报

答 案:A

解 析: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是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2、新闻起源于()。

  • A: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好奇
  • B:人类的求知本能
  • C: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
  • D:人类所特有的听和说的生理需求

答 案:C

解 析: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社会变动越剧烈,所产生的新闻就越多,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也越大。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因此,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

3、以舆论、宣传、教育的手法影响和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预防和制止社会越轨行为,这是舆论监督()功能的体现。

  • A:监测环境
  • B:社会调节
  • C:社会制衡
  • D:社会控制

答 案:D

解 析:新闻舆论的社会功能包括:①监测环境;②社会调节;③社会控制;④社会制衡;⑤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其社会控制功能是指以舆论、宣传、教育的手法去影响和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预防和制止社会越轨行为。

多选题

1、对于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代言某些品牌的商业广告。这种做法违反了()。

  • A:《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 B:《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
  • C:《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 D:《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

答 案:BCD

解 析: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是广播电视工作者,也是新闻工作者,在社会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对其行为要有所规范。为加强广播电视队伍建设,倡导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规范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行为,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题干中的行为违反了《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相关规定。

2、新闻价值要素之显著性的全面含义包括()。

  • A:新闻人物的显著性
  • B:新闻地点的显著性
  • C:新闻事件的显著性
  • D:新闻背景的复杂性
  • E:报道时间的紧迫性

答 案:ABC

解 析: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是衡量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的重要标准。新闻价值的要素主要包括:①时新性;②重要性;③显著性;④接近性;⑤趣味性。显著性是指事实信息中的人物、地点、事件的知名程度。

3、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使用过()等名称。

  • A:北京新华广播电台
  • B: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 C: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 D: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答 案:ABCD

解 析: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开始播音,呼号XNCR;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3月中旬迁至瓦窑堡(现子长县)继续播音,于3月21日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25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迁进北平,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具有中央台的性质,播音时间逐年增加。同年9月27日改名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主观题

1、在当前形势下,为了増强新闻报道活力,广播电视媒体应发挥想象力,广泛集纳,只要做到基本事实正确,可以做适当渲染与发挥,以増强吸引力。

答 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编造新闻,不歪曲、夸大事实。保证新闻的真实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消息来源必须真实可靠。应深入新闻现场采集第一手信息,保证新闻要素准确无误;未经证实的消息,应加以说明;除需要对提供信息者保密外,报道中应指明消息来源。认真核实报道内容,包括基本事实、背景资料、引述转述语言等。对稿件中采用的声音、图像、数据、文件摘录及其他材料,做到真实、准确、科学、统一。
(2)报道中的细节必须真实,不加以拔高、想象和夸张。报道所采用的声音、图像均应来自新闻现场或与报道主题相关的采编活动,而非个人编造或拼接。
(3)在报道、说明、解释和评论事实时,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避免因为报道肤浅、片面而导致公众对事物的判断产生偏差或错误。报道一经发布,如果发现错误,应立即公开更正。

2、广播电视弘扬主旋律,就是多播放描写革命历史事件、英雄劳模题材的节目。

答 案:这一观点是片面的,是对主旋律内涵的误解。(1)主旋律并不是指某种题材,而是指作为我们时代社会发展主潮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要注意防止和克服片面狭隘地理解主旋律的倾向。那种认为只有描写革命历史事件、英雄模范人物的题材才是主旋律的想法和做法,是对主旋律的误解。
(2)主旋律所包含的范围很宽广,内容很丰富,不论是现实题材、历史题材、重大题材、日常生活题材,只要选材严、开掘深、构思巧、有创新,反映出时代的思想和精神,都可以奏出主旋律的华彩乐章。
(3)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大力弘扬主旋律,进一步拓展主旋律的内容、题材、形式、风格,增强文艺作品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主旋律成为文艺创作的主流和时代的最强音。当前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3、新闻的职业道德要求不受社会制度的限制。

答 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新闻职业道德的内在规定性(本质特征)是与一般道德共同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1)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同普遍的道德现象一样,是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因而它的内容和形式,最终都取决于社会存在,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
(2)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较之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为鲜明的阶级性和更为强烈的政治色彩。新闻事业在传播和发布新闻信息时所显示的社会教化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决定了它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
(3)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它反映了人们对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及其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殷切期望。
综上,新闻的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自律行为,是新闻工作者基于一定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业务水平,在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自觉履行对事实、对社会应尽的职责、使命和任务,也是社会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会受到社会制度的限制。

论述题

1、请谈谈新闻工作者三贴近和三深入的关系。

答 案:(1)“三贴近”原则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新闻宣传要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三贴近”入手,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三贴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贴近实际,就是坚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中心任务,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关注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使宣传思想工作充满生活色彩,富于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群众,把握群众脉搏,了解群众愿望,说群众想说的话、想听的话,使宣传思想工作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2)“三深入”原则
“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毛泽东强调,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号召,“中国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3)“三贴近”和“三深入”的关系
目前,新闻战线推行的“三深入”活动,实际就是践行“三贴近”的具体表现,是新闻工作者通过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接地气、长灵气、出生气的一个过程,也是记者感受时代脉动、吮吸生活醇香、倾听群众心声的极佳途径。
“三贴近”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三贴近”的实际就是根基,生活就是源泉,群众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推进“三贴近”的发展,求得“三深入”的实效。实践“三贴近”的关键在于“三深入”,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以“三深入”推动“三贴近”,以“三深入”求得“三贴近”。

2、请论述新闻传播事业为什么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

答 案: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指导方针、根本任务,决定了我国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党的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党的新闻传播事业要始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服务。新闻传播事业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体现者,必须做顾全大局和维护大局的忠诚战士。新闻传播事业的产品是精神文化产品,它应该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强调和突出社会效益,就是要求新闻宣传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都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只有坚持精神产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新闻传播才能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使新闻事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努力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新闻媒体既要积极引导舆论,保持正确导向,又要讲究成本、效益和投入、产出的经济原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这一循环链条上的两个重要环节,一个也不能忽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新闻事业不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3、党的十八大决定,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请结合新闻战线宣传工作实际,论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答 案:群众路线思想的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
群众路线思想在当前新闻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有“三贴近”原则的学习和走转改活动落实:
①“三贴近”原则
新闻宣传和新闻改革要坚持和落实“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a.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
b.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把握社会主流,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富有生活气息;
c.贴近群众,就是以人为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使宣传报道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走转改
走转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进一步落实新闻报道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更加落实了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贯彻。
(2)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①群众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也是决定新闻工作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群众立场要求新闻工作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说话。坚持三贴近,坚持群众路线,保证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
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更好地履行新闻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加深对基本国情的理解,加深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对人民群众生活状态的理解,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③有利于推进新闻改革创新,把镜头和话筒更多地对准基层,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联系党和人民的纽带作用,多用贴近群众的生动事例,多用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真实反映社情民意。
④促进新闻工作让群众满意。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检验新闻工作的第一标准,把群众意见作为衡量新闻工作长短优劣的最好尺子,新闻作品的评选评比注重群众感觉,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让新闻工作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