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学历类成考(专升本) → 2023年04月14日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政治》

2023年04月14日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政治》

2023/04/14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3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政治》4月14日专为备考2023年政治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它终将取代和超越人类智能。

答 案:错

解 析:(1)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类思维的模拟,是用机械、电子的装置来模拟人脑的某些思维功能。事实上,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有本质的区别:①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两者的物质基础不同;②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两者的性质不同,人工智能不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两者在相互关系中的地位不同。智能机是人制造的,不管将来发展到什么水平,它都不可能反过来支配人类,人类将永远是智能机的制造者和支配者。
(2)所以,人工智能可以在某些方面取代人类意识,但不可能完全超越或取代。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 案:错

解 析:(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指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段时期。(2)在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的矛盾。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3)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上述矛盾已经解决,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时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

单选题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杰出人物是( )。

  • A:专指无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
  • B:专指被压迫阶级的政治领袖
  • C:对历史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的人物
  • D:专指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答 案:C

解 析:历史唯物主义反对英雄史观,坚持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否认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历史人物是指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历史事件,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的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人物包括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即指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人物。

2、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是( )。

  • A: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B:防止通货膨胀
  • C: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 D: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答 案:D

解 析: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

主观题

1、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 案: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
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A.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B.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

2、简述劳动创造了人。

答 案:劳动创造人,主要含义如下:(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2)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更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性质变。在这个质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
②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
③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形成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标志着作为自然一部分的猿变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猿之间的动物群体关系变为人之间的社会

论述题

1、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同时,我们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立足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来解决面临的所有问题。请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要坚持对外开放,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答 案:(1)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2)内因和外因的辩论关系是: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②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内因。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会导致愚昧落后,这是外因。(5)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只有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内因外因相互依存共同作用,才能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试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答 案:(1)客观规律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包含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思想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2)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于随心所欲,违背规律最终要受规律的惩罚。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必须通过探索才能了解,所以就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时,要尊重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冒进,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忽视现有条件,忽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大干快上,搞“大跃进”式的发展,只能造成严重损失,欲速则不达。同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要积极开动脑筋,勇于探索,运用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认真研究、努力创造,不能坐享其成。

简答题

1、毛泽东思想在哪些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答 案: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1)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2)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3)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4)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5)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2、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答 案:(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②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③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④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即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而腐朽没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